2025小姐威客兼职论坛 ,成都楼凤网论坛网址,深圳布吉佳丽-春风阁,夜逍遥全国信息论坛

中秋月上的玉兔精灵
——吉水县博物馆藏清代玉兔雕饰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艳萍 刘成韬

在中国,农历八月十五日被称为“中秋节”。之所以叫“中秋节”,根据宋人吴自牧所说,是因为八月十五乃“三秋恰半”,故有此称。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春,昼击土鼓中,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赏月的意象也曾出现在《诗经》中。然而直到唐朝,人们才将赏月与中秋节联系起来。自唐开始,便有王公贵族在夜晚庆祝中秋节,他们设宴赏月,吟诗作对;到了宋代,上层的风俗传入民间,平民百姓们也开始登上小楼台赏月,全家一起饮酒吃饭。自此以后,农历八月十五成为中国人重要的节日流传至今,而赏月、玩月则成为这个节日的重要表征和标识,并不断演变出与“月”有关的祭月神、吃月饼等习俗。

对于古人来说,月亮是神秘的?!靶笾?,莫大乎日月”,由于古代还没有对月亮的科学阐释,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常常让古人产生敬畏、浮想联翩,诞生出丰富多彩的月之神话,而“玉兔”或“月兔”的神话或意象,应当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

古人崇拜月亮,也敬畏月中兔。早在汉代,兔就被普遍赋予了月亮的文化象征。汉代早期的壁画、画像石中常能见到月中奔兔的画面;到了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兔的形象更加丰富,有的肩生双翼,有的手持臼杵,尽管形态各异,它们与月亮却总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豆攀攀住っ隙痢肪洹叭迕髟侣奈逭餐萌薄敝刑岬降摹罢餐谩北臼侵阁蛤苡胪?,但在这里将其合称时指代的正是月亮。除与蟾蜍合称之外,兔也可以单独作为月亮的代名词,成语“坠兔收光”就是将月亮以兔称之,意为月亮自然西沉。王充的《论衡》更是直言:“兔,月气也?!痹诠湃搜壑?,神话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月缺时人们渴望月圆,希冀高产的兔子能够对月施以影响,逐渐地,兔就成为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与月亮息息相关的节日里,兔也自然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演变出“兔儿爷”“捣药仙”等吉祥的形象。

无论是壁画上的奔兔,还是诗文中的“坠兔”,古人对月亮的想象大多停留在文字与二维画面的层面。然而,当这份想象遇上了白如纸的玉石和利如笔的刻刀,便从虚无的兔影,化为了一件触手可及的案头清赏。吉水县博物馆藏的这件清代玉兔雕饰摆件,正是这一转化的完美例证。这件清代玉兔雕饰通长4厘米,属于半透明状的玉石品类。表面呈现出奇特的深浅色泽差异,清代玉雕工匠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天然色差进行俏色雕琢,实现了天然材质与人工创作的有机结合。玉石的温润质感与中秋明月的清透意象相呼应,天然沁色的深色部分如夜空底色,衬托出玉兔的洁白,恰似“月中玉兔映清辉”的画面,极大地增强了玉兔形象的立体感与生动性。近距离观看这只玉兔,其造型塑造采用圆雕工艺,整体呈玉兔蜷缩的动态,眼神沉静温和,身体线条圆润流畅,从头部到躯体的过渡自然,匠人通过圆雕与浅浮雕结合的手法,将玉兔“伴月而居”的静谧感具象化,既似在月下浅眠,又暗含“蓄势灵动”的韵味;双耳自然贴伏状,边缘线条细腻,通过轻微的弧度表现出兔子耳朵的柔软质感;利用天然深色雕琢的眼珠在浅色的映衬下显得炯炯有神,暗合了“玉兔窥月”的画面——深色是夜,明眸是月,一料双色间,中秋月夜的意境被清代工匠精妙地勾勒出来;玉兔的表面虽未进行繁密的毛发雕刻,但通过玉石表面的天然肌理,模拟出兔子毛发的柔和感,这种“似毛非毛,似光非光”的工艺效果,让观者在触摸或观赏时,能联想到中秋夜月下玉兔的朦胧美感;躯体部分的弧度处理,也暗合兔子皮毛的蓬松质感;在打磨上,玉兔表面经过精细的抛光处理,呈现出柔和的光泽,既凸显了玉石本身的质感,又让玉兔的造型显得更为精致,体现了清代玉雕工匠对细节和质感的极致追求??梢运担饧宕竦竦墓ひ詹⒎堑ゴ康募际醭氏郑且杂袷浇?,用俏色、圆雕、肌理打磨等技艺,将传统文化中玉兔的祥瑞、静谧、灵动意象,从精神层面的传说故事,精准落地为可感可触的艺术实体。

当秋风送爽,桂香暗浮,中秋的明月再度高悬于天际,这轮千年不变的圆月,不仅照亮了人间的团圆宴饮,更勾连起我们对古老神话的无尽遐想。在这灯火阑珊处,这件清代的玉兔雕饰已经成为连接天上一轮月与人间万盏灯的精灵。它不再是静置于展柜中的玉雕,而仿佛是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意中跃出,从明代百姓拜月时供奉的“兔儿爷”形象中演化而来,承载着世代中国人对安康、团圆最质朴的祈愿。

在这特定的节日里,这精美的玉兔既是节日的祥瑞象征,也是文化的活态符号,玉兔温润的肌理,在月色下应当会泛出更柔和的光泽,正如中秋之月“分外明”的清辉,既映照着古人“玉兔捣药”以求健康长寿的美好幻想,也安抚着今人“月是故乡明”的缱绻乡愁?!肮湃私袢巳袅魉?,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闭构裰?,这玉兔提醒着我们,中秋之夜,每个人仰望的不仅是月球这颗天体,更是被文化赋予了温情的“心灵月亮”。而这只小小的玉兔,正静静地蹲伏在这片清光之中,成为永恒团圆意象最生动的注脚,带给人们奔向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单位:吉水县博物馆)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78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