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实践 中国的贡献
晋宏逵在《故宫博物院院刊》2025年第10期撰文《故宫的实践 中国的贡献——东亚国际研讨会与〈北京文件〉的启示》认为: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即承担起了?;す使ㄖ旱睦吩鹑?。学术方面,故宫古建筑是中国营造学社开始研究中国古建筑、建立学术体系的起点和传播基地;工程技术方面,故宫营造和维修的传统技术得到传承和基本保全。几代故宫人和以单士元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大木作、瓦作、石作、油漆作、彩画作、小木作等工种齐全的工匠队伍,齐心协力?;ち斯使脑春图壑?,保障了故宫的平安和开放。在中国批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1987年故宫又成为我国第一批世界遗产。故宫博物院的实践,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理念的形成、中国文物保护法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故宫经验。
探索蜀道文物?;さ男履J?/strong>
孙华在《中国文化遗产》2025年第5期撰文《蜀道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问题》认为:近代川陕公路兴建后,蜀道作为国家交通要道的功能消失,只有山区部分路段保存下来。先前对蜀道的?;す芾砉ぷ鞑煌潭鹊卮嬖谛畔⒄莆詹蝗⒄灞;しü嬗写ㄉ琛⒈;す芾砘粕胁煌晟啤⒈;し椒ê图际醣冉现秃?、古道旅游利用的理论和实践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通过实施“考古中国:蜀道”项目,查明蜀道路网的现状信息,促进蜀道多学科研究,解决蜀道?;ぁ⒐芾砗屠玫睦砺?、方法和技术问题;在考古研究和?;ぱ芯砍晒幕∩希菔竦酪挪谋4嫦肿?,基于蜀道遗产的性质和价值,针对?;?、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推动整体?;な竦雷ㄏ罘ü娴某鎏ǎ⑼骋坏氖竦辣9苄骰?,探索蜀道文物保护的新模式,并提升交通线路遗产旅游的品质。
古代生肖动物的雅俗之名
郑伟在《读书》2025年第8期撰文《中国古代生肖动物的雅俗之名》认为:中华民族内部不同文化之间,一方面各有特色,一方面也在不断地交融汇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集团的形成往往以语言分化为条件。中国历代的古书,如《尔雅》《方言》《山海经》等,记载了大量的草木鸟兽虫鱼的名称,而且往往名同实异、名异实同。王国维说“物名有雅俗、有古今”,不管是雅俗之分,还是古今之别,都是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现实口语的忠实记录。传世古书里蛇、马、虎、猴、犬、牛、鼠等生肖动物的一些名称,既有用于庙堂之上、求雅存正的“通语”,也有留存在闾里小民、山野村夫口中的“俗语”,反映了古代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异彩纷呈的历史图景,也侧面体现出中国古文明“中心”与“四裔”并存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