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馆藏文物定级是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前提和重要环节,旨在通过评估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社会和时代价值,确定文物级别,为后续的保管、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当前博物馆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大量文物通过征集、购买、捐赠、移交、拨交等方式进入馆藏序列。截至2023年,全国国有博物馆未定级文物藏品数量约为藏品总数的35.8%。文物分级保管要求提高,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迫切,文物的馆际、跨国展览交流频繁,促使文物定级需求急速增长。
一、法律法规与理论探索
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国家高度重视文物定级工作,围绕文物定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吨谢嗣窆埠凸奈锉;しā贰恫┪锕菀患恫仄芳”曜肌贰恫┪锕莶仄饭芾戆旆ā贰恫┪锕萏趵返任募级圆仄贩旨侗9芴岢隽嗣魅芬??!段奈锊仄范侗曜肌贰督执患段奈锊仄范侗曜迹ㄊ孕校肺骼辔奈锊仄返亩短峁┝嗣魅凡握?,是定级工作的主要标准。近两年,国家文物局颁布《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定级工作指南》《国家文物局关于全面开展博物馆馆藏文物定级工作的通知》对馆藏文物定级备案尤其是一级文物的定级备案工作作出明确规定,为馆藏文物定级、备案工作提供了精确指导。文物?;し煞ü娴牟欢辖∪?,使文物定级工作愈加规范化和系统化,为文物的妥善?;ず陀行Ю锰峁┝思崾祷?。
理论探索
目前,馆藏文物定级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革命文物和民族文物定级的实践探索和标准探讨上。在革命文物领域,探讨了革命文物认定的标准、革命文物的定级指标体系建立等问题。在民族文物方面,主要包括各地博物馆对民族文物的界定、分类及定级现状的调研报告。另外,针对不同门类的文物定级标准、不可移动文物定级,以及中小型博物馆馆藏文物定级等方面,也有少量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仍存在较大拓展空间。
现阶段馆藏文物评估定级的理论研究多停留在对具体定级工作的总结层面,缺乏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体系构建,无法对更广泛的实践提供指导纲领与参考借鉴。
二、组织形式的演变
随着我国文物?;な乱档某中平牍莶匚奈锒缎枨蟮闹鸩皆黾?,馆藏文物定级的组织形式也随之迭代演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形成了兼具时代特征与行业适配性的发展脉络。
20世纪60年代初,文化部文物局从书画类文物开始试点“巡回定级”工作。1983年至1990年,国家文物局成立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对全国208家收藏单位(另有数据显示为308家收藏单位)开展古代书画巡回鉴定工作,过目藏品共计61596件。在古代书画巡回鉴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家文物局陆续组织了其他文物门类的巡回定级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山东开始推进馆藏文物定级工作。这一时期的文物定级工作主要包括本省一级品的鉴定推荐、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巡回鉴定和一级文物确认工作。此时山东的馆藏文物定级工作总体上处于零星和自发状态,对一级文物之外的文物关注不足,文物定级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领导。
2002年,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首批聘任委员32人,集中了省内文博界各个文物门类的文物鉴定专家。自此至2016年,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统筹开展全省的馆藏文物定级工作。
2016年6月,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成立,挂靠在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尝试进行机构职能改革,将馆藏文物定级工作职权下放到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由其组织开展,定级完毕后向省文物局提交备案。2023年11月,包括馆藏文物定级在内的各项文物鉴定职能划入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以下简称鉴定中心)。在近年的馆藏文物定级工作中,鉴定中心探索了多种定级模式。
巡回定级。根据某一地区的定级需求,组织专家团队对区域内多家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分别进行定级。巡回定级的组织形式适用于定级工作初期需求集中、收藏单位多、文物门类较少的情况。如果该区域收藏单位的文物门类较全,所需专家人数过多,时间过长,则不适宜进行全门类的巡回定级。鉴定中心2023年在威海地区的文物定级工作,主要聚焦区域内的书画、陶瓷文物,取得了良好成效。
集中定级。针对某一区域内博物馆文物数量少且收藏单位分散的情况,协调各单位将文物集中,由专家统一定级。该形式降低了时间成本,可显著提升定级工作效率。这种形式适宜于可搬运、不易损坏的文物。鉴定中心在临沂、滨州、潍坊等地的革命文物定级中均采用了该方式,短期内完成了大量文物定级工作。
专项定级。聚焦特定文物类别,组建对应领域专家团队,为单个或多个单位开展定级。专项定级中,专家与文物类别高度匹配,定级工作更加准确高效。这种定级形式相对灵活,易于组织,缺点是覆盖面窄,不适于多个文物门类急需定级的情况。2024年,鉴定中心对滕州市汉画像石馆、青州市博物馆的金属类文物进行了专项定级,在一天的时间内对两家单位的223件金属类文物进行了评估定级。
三、工作流程
经过长期实践、充分调研和总结优化,山东省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馆藏文物定级工作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定级申请。各文物收藏单位通过盘库建档等方式全面梳理本单位藏品,摸清家底,明确本单位未定级文物的数量与详细信息,并将馆藏文物定级的需求上报省文物局。
委托实施,省文物局接到各收藏单位定级需求后,委派鉴定中心实施。鉴定中心接受委托,充分考虑文物的种类、数量等因素,制订工作计划。
工作筹备。鉴定中心严格依据文物门类与研究方向选配专家,确保每类文物至少配备三名专家,并搭配至少两名组织人员。定级开展前,定级工作组提前研究相关文物资料,若文物数量较为庞大,需提前开展初筛分类,并与收藏单位提前确定时间、场地等事宜,确保现场工作高效推进。
现场定级。收藏单位需提前将待定级的文物按序分类准备妥当。定级工作组在现场对文物本体进行详细考察,综合考虑文物来源、保存现状、存世量、制作工艺、地域特征、铭文等因素,评估其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与时代价值。已修复文物需提交修复前后的全套资料,以准确衡量文物级别。专家意见一致的,定级工作组与收藏单位同步确认拟定级别;若因信息缺失而无法确定级别的,补充、查证后,经专家合议,明确级别。
报告编写。收藏单位依据现场意见,编制定级报告初稿,包括文物编号、名称、年代、质地、数量、尺寸、完残状况、照片、藏品来源等信息。定级工作组以收藏单位提交的初稿和现场定级记录为基础,按照国家文物局《普查藏品登录操作手册》要求,规范文物命名、纠正时代偏差、核对文物材质与尺寸、明确完残状况及来源信息等。
拟定为一级文物的藏品,按照国家文物局《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定级工作指南》编写《馆藏文物定级意见》,重点写明“文物特征”“定级意见”两部分?!岸兑饧背瞬魑奈锏睦?、科学、艺术、文化、社会、时代价值外,还需指明参照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等文件的具体条款。经专家组审定后,最终由鉴定中心出具包含专家签字、机构盖章的文物定级报告。
四、工作经验
2020年至2024年,鉴定中心组织开展馆藏文物定级工作的收藏单位数量分别为7家、9家、3家、28家、25家(不含革命文物)。从各收藏单位提报的84890件文物中确定一级文物68件,二级文物306件,三级文物10694件,分别占比0.16%、0.72%、25.19%。2022年7月,鉴定中心组织全省革命文物评估定级工作。2022年至2024年,对全省72家文物收藏单位提交的5942件(套)革命文物进行了认定定级。
山东省馆藏文物定级工作严格依照国家文物法律法规和规范,形成了省文物局统筹督导、各收藏单位积极申报、鉴定中心精准实施的馆藏文物定级工作模式。山东省馆藏文物定级工作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下列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
健全专家团队,实现全门类覆盖
文物定级,专家是关键。山东省馆藏文物定级专家库由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备案涉案文物鉴定人员、文物进出境审核责任鉴定员等组成。为提升专业化水平,省文物局还组建了革命文物定级专家库。专家各有所长,合理搭配,为文物定级工作的准确、高效提供了保障。鉴定中心在工作中注意老中青搭配,资深专家与新增专家协同配合,确保文物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有效传承。在工作中发掘了一批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年学者,及时增补到专家库。通过完善专家的梯队培养和动态更新机制,实现专家团队的健康发展和文物门类的全覆盖。
做好前期筹备,定级工作事半功倍
好的前期筹备工作可以显著提升文物定级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馆藏文物定级不仅是对定级专家学识和文物鉴定水平的考验,更是对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保管研究人员的一次业务考核。参与定级的文物保管人员对文物的了解程度、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定级文物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会对文物定级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如2025年枣庄市博物馆青铜器定级前,该馆业务人员已详细梳理了待定级青铜器的相关研究,汇总了前期专家对部分文物的鉴定意见,为定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场充分讨论,文物定位清晰准确
由于定级专家学术背景、研究领域等存在差异,时?;岢鱿治奈锛侗鹕系姆制?,此时要求专家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围绕文物的历史信息、艺术成就、工艺技术等深入探讨,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取得共识。充分讨论不仅能避免因片面认识导致的结果偏差,也能让每位参与者在过程中反思学习、汲取经验。
事后再次衡量,定级误差得到纠正
定级过程往往紧张繁忙,现场意见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后期需要衡量纠偏。比如某件藏品初定为一般文物,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发现一些隐藏信息、辅证材料,经定级专家组合议后,可将其调整为珍贵文物。此外,若在后续研究中对文物产生新认识,在充分论证后,同样可对文物级别进行合理调整。这种事后调整机制,是对文物级别更准确的定位,有效保障了定级工作的质量。
严谨编写报告,对文物级别再检验
定级报告的编写是对文物信息的集中梳理与价值的深度挖掘,往往要经历繁复的论证和修订。报告编写过程中会发现日常管理的诸多问题,如定名未反映年代、工艺或纹饰,器型判断有误,断代不准确,材质误判,尺寸计量单位混淆,完残状况与实际不符等。从文物年代的准确判断、文物命名的规范统一,到完残状况的如实记录、来源信息的明确溯源,每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斟酌、反复核对。这不仅是对文物级别的严格认定,更是对文物各方面信息的重新审视,有助于深度剖析文物价值,为文物的保护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以干促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眼于事业的长远发展,积极建设文物后备人才队伍。在定级工作中,充分借助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家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开展现场实物教学,对文物的时代、工艺、纹饰等进行细致地讲解,为基层文物收藏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了学习机会。鉴定中心在2024年馆藏文物定级工作中,累计培养基层人员140余人次,开创了新的文物鉴定人才培养模式。
五、问题探讨
在长期实践中,山东省馆藏文物定级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问题
基层收藏单位专业人员数量和能力有待提升。在定级工作中发现,一些博物馆重表面轻内涵,人力资源向台前岗位倾斜,文物保管等幕后力量不足;专业人员能力存在短板,文物保管和?;ぶ洞⒈覆蛔?,对法律法规和工作要求不够熟悉等。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收藏单位重视内功,提升文物保管?;ちα浚欢宰ㄒ等嗽笨苟嗲?、多样化的专业培训,鼓励自主学习研究,建立常态化学术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基层人员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专职文物鉴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强化。目前,作为开展馆藏文物定级工作的基础力量,专职鉴定人员数量稀缺,人才断层严重。专职文物鉴定人员需同时具备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专业能力要“一专多能”,既要深耕某一文物门类,也要具备多门类综合鉴定能力,以适配日常复杂鉴定工作的需要;职业素养层面,在遵守文物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础上,除须具备敢于对存疑问题探索求证的质疑精神与创新意识,还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恒心与事无巨细的耐心。
文物鉴定专家团队建设刻不容缓。文物鉴定专家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托。当前,文物鉴定专家团队存在显著失衡,具体表现为:文物门类覆盖不全面,小众领域专家稀缺;年龄结构失衡,存在老龄化现象,后备力量储备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衡,基层专家力量薄弱;理论知识与实践衔接不足等。在实践中,要通过由资深专家与青年专家相配合的“传帮带”梯队建设机制,缓解失衡问题。此外,需建立“吐故纳新”的动态优化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
文物的真伪鉴别问题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伪造品、价值附会品以及文物复仿制品三类物品普遍存在,因此文物的辨伪成为文物定级工作的首要步骤。
伪造文物。赝品牟利现象,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如某些“旧藏”中,经常甄别出近代仿古铜、仿古陶器,有的甚至在账目上标有“出土”字样;新征集藏品中,存在相当数量的“新造”品,特别是文件公告、证章奖状、冷兵器等仿制成本较低的物品,造假现象尤为普遍。
价值附会品。部分作伪者将油灯、冷兵器、旧瓷等普通物品,通过编造故事与历史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从而伪装成高价值文物。
文物的复仿制品。为展览制作的复仿制品通常工艺精良,随着时间推移与人事变迁,若档案记录不完善,此类展品易被收藏单位误认为真品。
“旧藏”赝品的甄别需要依靠专家的鉴定,新征集藏品需要收藏单位严格按照《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在征集源头上把好关。
馆藏文物信息缺失问题
馆藏文物基本信息的缺失为文物定级带来诸多困扰。在定级实践中,部分收藏单位的旧藏文物存在严重的信息缺失问题,特别是早年间征集和机构间调拨而缺乏原始记录的文物。由于账目不清,部分出土文物已无法查证出土地点;部分可以查到出土地点,但出土时的原始状态缺乏记录,已无法还原出土时的情况;部分仅留存“某村某某上交”等简单信息,其具体的出土过程、流传脉络已无据可考。信息缺失问题在革命文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表现为无法明确与文物关联的人或事件。
针对文物信息缺失问题,收藏单位应通过查找档案,走访相关人员、地点等方式,补全文物的相关信息。
六、结语
馆藏文物定级作为文物?;す芾淼幕⌒?、关键性环节,是明确文物价值、实施精准管理、提升利用效能的前提。在近年的馆藏文物定级工作中,针对现存的问题和困境,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整合多方资源等举措,推动文物定级工作逐步迈向规范化、科学化。尽管在现阶段定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山东省通过工作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创新,正逐步提升文物定级工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这些经验与做法,为进一步完善文物定级工作机制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山东省将进一步深入探索,通过持续优化工作模式,确保每一件文物的价值都能得到精准判断与科学定位,切实提升文物?;び肜盟?,让文物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为2025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入库在研课题“文物价值发掘与活化利用研究——以山东馆藏文物评估定级为例”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物?;ば薷从爰ㄖ行模?/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