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面铜镜,跨越战国至宋,因残缺、裂隙、有害锈及早年修复痕迹而黯然。广东省博物馆文物?;ば薷赐哦永卑肽?,使其重焕光彩。
缘起:九面铜镜半部中国铜镜史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唐海兽葡萄铜镜等青铜藏品?;ば薷聪钅?,涉及9件馆藏珍贵铜镜,含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8件,时代涵盖战国、汉、唐、宋,几乎浓缩中国铜镜史关键节点。器物造型精美,工艺卓然。自然存在残缺、断裂、裂隙、层状堆积、表面硬结物、点腐蚀及早年修复痕迹,既威胁安全,也影响展陈。项目团队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历时半年完成保护修复工作。
诊断:“文物医院”里的多学科会诊
文物修复之前,需要先“体检”。在广东省博物馆文物?;た萍贾行摹?100平方米的“文物医院”里,由科学技术史、分析化学、材料学、文物修复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运用显微形貌观察、XRF元素分析、XRD物相分析、激光拉曼光谱等仪器协同开展文物检测工作,分析材质组成,探究制作工艺,揭示蕴含信息与价值,确认历史修复痕迹,诊断病害状况,研究腐蚀机理,评估保存状态,制定出“表面清理—有害锈置换—缓蚀—封护—粘接—补配—作色”的总体修复技术路线。
治疗:“一物一策”的修复选择与界限
文物修复,即病害“治疗”。团队坚持“一物一策”,针对具体文物、具体问题开展分析研究与对比实验,坚持文物?;ば薷蠢砟詈驮颍髦仄拦烙胝遄?,选择最佳对策。针对有害锈蚀物甄别与处理,采取多种分析检测手段确认每件文物的锈蚀物性质与腐蚀程度,去除有害锈蚀,保留无害锈蚀,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历史信息和风貌。针对历史修复材料的评估与去留,结合历史修复材料性质和性能评估,去除老化失效部分,保留稳定有效部分,避免过度拆解。针对补配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开展模拟实验,比较修复效果,选择适用于具体文物的措施。最后,落实到每件文物的操作,全过程力求严谨、规范,确保兼顾?;ば薷吹挠行杂氚踩?。
新生:从修复台到公众
2023年4至9月,9件修复完好的铜镜在广东省博物馆“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整体亮相,观众量达54万人次。5月20日,广东省博物馆官方微博联合“微博文博”推出520特别策划“破镜重圆——真的那么难吗?”,分享唐八菱宝相花纹铜镜修复过程,阅读量6.3万;8月30日再发战国山字纹铜镜,阅读量1.9万。2024年7至10月,唐海兽葡萄铜镜、战国连弧蟠螭纹铜镜及其修复全流程在广东美术馆“跨越时空的守护——艺术品?;び胄薷础闭钩?。同年,项目团队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3场“子孙永‘保’用——文物?;び胄薷础敝魈饣疃?,向公众分享铜镜修复案例,60余人参与;广东省博物馆科普读物《爱粤读》第64期介绍青铜镜?;ば薷粗叮⑿?.3万册,广受好评。“以前只看花纹,现在会关注修复效果。”观众说。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