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025石窟寺?;す事厶场痹诤幽下逖艨?。与会专家围绕“石窟寺保护理念与实践创新”“石窟寺考古研究与价值阐释”“石窟寺?;す芾硖逑倒菇ㄓ肟沙中⒄孤肪丁钡茸ㄌ猓窒肀缶?、交流真知灼见,凝聚国内外石窟寺文化遗产?;じ惴旱墓彩?。本版撷取论坛特邀报告,以飨读者。
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苏伯民:
“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建设新进展
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世界文化遗产?;さ牡浞逗投鼗脱а芯康母叩?。2019年以来,敦煌研究院在文物本体?;?、预防性?;?、安消防建设、文物数字化,以及游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批文物保护工程相继实施,累计完成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6处石窟本体?;ば奚?、崖体加固治理、环境整治提升、文物数字化、安消防建设等工程60余项,石窟文物保存状况持续改善。建成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一期、敦煌研究院安防指挥平台等。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16个?。ㄇ⑹校┑?10多项文物?;すこ?,为这些遗址的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国内唯一的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投入使用,遗址?;の锢矸抡媸笛槭乙淹瓿山ㄉ琛?/p>
未来,敦煌研究院将以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北石窟寺三大综合性?;すこ涛ナ?,实施典型洞窟?;ば薷础⑽Q姨寮庸?、渗水治理、栈道改造提升、洞窟门窗改造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在进一步提升三处石窟寺抵御复杂灾害影响能力的同时,持续完善敦煌研究院石窟?;ぜ际跆逑?,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提高复杂病害治理能力和水平,夯实文物?;せ。鼗ず檬呶奈?。
日本大阪大学教授谷本亲伯:
石质文物?;さ氖涤媒ㄒ?/strong>
在石质文物保护领域,推动标准化研究是关键举措。针对岩石风化问题,需建立标准化岩石研究数据采集体系,通过长期观察掌握不同环境下岩石的变化规律。研究需覆盖天气、环境及各类岩石类型,收集足够数量样本,重点分析风化速率、耐久性、强度、密度、成分等关键指标。在中国,可以选取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西藏拉萨和陕西西安等地石窟等典型遗址作为样本采集点,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成果;加强多学科合作是提升保护水平的重要途径。石质文物?;ど婕岸嗔煊蜃ㄒ抵?,需推动跨学科协同攻关,整合各方技术力量与研究资源,形成保护合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需强化基础保障。加大对年轻人的语言培养力度,提升其国际沟通能力,打通人才培养渠道。
此外,还要在保持各遗址特性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成果共享。通过标准化建设、多学科协作、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机制完善,全面提升石质文物?;さ目蒲杂胧敌?,为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刘汉龙:
岩土文物?;ご兄械目萍冀?/strong>
岩土文物保护面临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诸多挑战,传统?;し椒ù嬖诰窒?。如今,科技为文物保护传承带来新契机。高精度传感器、无人机巡查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岩土文物病害的实时精准监测;3D打印、虚拟修复等创新手段,为文物修复提供了科学路径;微生物防治等技术的突破,有效提升了文物病害抑制效果。实践应用中,以大足石刻保护为例,已完成全面3D激光扫描,1万余尊造像数据采集工作顺利推进;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建成投用,覆盖18大类70余项监测指标;多元数据建模与多场耦合分析,实现病害风险的科学预防;积极应用X光、三维显微镜等技术,为文物内部探测和虚拟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岩土文物?;?,需构建创新工作体系。一是聚焦石刻修复技术前沿,推进微生物矿化修复技术、新材料等在保护场景中的应用;二是立足国际前沿与景区布局优化需求,探索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数字化及国际合作推广新路径;三是围绕“保、防、管、研、用”五大核心环节,推动文物?;び胛幕匆獠啡诤洗?。未来,应持续深化跨学科融合,强化科技赋能,构建多学科协同、技术先进的?;た蚣苡氪葱绿逑担嫣嵘;ば?,助力岩土文物实现长久留存与活态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研究部主任龙淼:
石窟寺的?;す芾恚悍⒒涌沙中⒄沟那绷?/strong>
如何更好地释放世界遗产,特别是石窟寺的潜力,以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首先,应在石窟寺管理机制设计中明确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文化遗产?;な窍执咧柿课拿鹘ㄉ璧闹匾槌刹糠郑柰贫幕挪肟沙中⒄股疃热诤?,将绿色就业、科学创新、跨文化交流等理念纳入发展框架,同步对接经济可持续目标,建立环境?;て拦阑?,以遗产?;ご俳胤骄寐躺沙中⒄埂M?,强化研究、创新与人才培养,以高质量创新驱动遗产管理和保护项目发展,加强跨学科研究与技术创新,运用数据手段支撑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深化石窟寺特性与保护规律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理念及实践,实现因地制宜?;?,为相关区域积累实践经验。
此外,需构建多层次协同体系,加强本地与国际合作,促进专业交流、知识共享与全球协同;合理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平衡文物?;び肼糜慰⒌墓叵?;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强化人才培养,夯实可持续遗产管理基??;完善治理机制与强化机构支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多方参与的包容性,配置充足资源支撑可持续管理与?;すぷ?,携手全球机构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助力文化遗产事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李黎:
大足石刻小佛湾造像本体?;ば薷囱芯坑胧导?/strong>
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着力加强文物?;ち煊蚩萍脊ス兀劳泄抑氐阊蟹⒓苹?,联合实施多项石窟保护示范工程,在石窟?;せ⊙芯俊⒐丶际鹾筒牧涎蟹⒌确矫嫒〉枚嘞钔黄菩猿晒?。中国石窟寺?;だ砟罾て诜⒄?,已由抢救性?;ぷ蚯谰刃员;ず驮し佬员;は嘟岷系哪J剑淮庸サゴ抗刈⒈;すこ痰哪J剑蚩蒲а芯抗岽┤痰哪J椒⒄?;由只关注文物本体安全转向本体和文物环境综合保护的新阶段;从国内的石窟?;ぶ鸾プ呱瞎驶氖弑;ぶ?。
以大足石刻小佛湾造像本体?;ば薷词导颐窃谑弑;な导凶芙崃艘恍┧伎?。首先,要重视前期勘察研究,充分了解病害特征、明确?;ば枨螅苯蒲а芯抗岽┦贾?。其次,石窟?;ど婕岸嗔煊颉⒍嘌Э平徊嫒诤?,需要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攻关优势。另外,石窟寺的?;だ砟钍窃诒;な导谐中⒄购筒欢贤晟频?,要充分考虑文物的价值和保护现状,围绕系统性?;ず驼逍员;さ囊?,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合理确定?;じ稍こ潭?。
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馆员余杰:
牢记嘱托 全面提升龙门石窟?;だ盟?/strong>
长期以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对标国际标准,突出保护第一,致力环境改善,加快文旅融合,龙门石窟?;だ谜迕婷卜⑸朔旄驳氐谋浠=衲晡颐歉蛹岫俗龊昧攀弑;だ霉ぷ鞯男判暮途鲂?。
一是保护第一,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大?;ぁ备窬郑ü芸乩贩缑?,修复文化景观;实施本体?;ぃ嵘萍妓?;深化学术研究,挖掘遗产价值。二是加强管理,建立有利于文物保护的管理体制,包括强化龙门石窟研究院的管理职能;厘清辖区政府、?;せ购吐糜畏衿笠蹈髯缘闹霸鹑ㄏ蓿蛔榻ㄒ允姓谐でM返牧攀摺按蟊;ぁ绷嶂贫取H怯行Ю?,推动文旅融合,让文物活起来,包括完善服务设施、丰富文化产品。
下一步,龙门石窟研究院将紧紧围绕“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为高标准建好全国区域性石窟寺?;ぱ芯炕?、高水平建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样板而主动作为、不懈奋斗。
(李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