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资源富集,大遗址分布密集。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遗存下来的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品类全、价值高,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世界文化遗产5项24处,省级文物?;さノ?521处。自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开展以来,河南共55项考古发现获此殊荣,其中有23项重大考古新发现均与大遗址考古相关。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河南14项入选。
河南的文化遗产,以史前大型聚落、古代都城遗址、历代帝王陵寝、重要手工业遗址为主要类型,占地面积巨大,如邙山陵墓群占地面积为756平方公里(不含洛南东汉帝陵),仅?;し段П愦?92.8平方公里。这些文物资源价值深厚,全面凸显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对于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展现中国历史主根主脉、服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河南扎实推进大遗址?;す芾砝?,经过持续多年的考古工作和大遗址保护工作,大遗址?;び肟脊乓胖饭敖ㄉ璩尚灾剿鞔丛炝酥V荨吧R拧蹦J胶痛笠胖繁;ぁ奥逖裟J健?,贡献了大遗址?;だ玫暮幽暇?。
河南大遗址?;だ玫闹饕杉暗湫途?/strong>
“十四五”时期,国家确定的150处大遗址中,河南有16处入选,另有涉及长城、大运河两条线性遗址5处,总数达21处,居全国榜首。近年来,河南围绕大遗址保护管理、活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国贡献了大遗址?;だ玫暮幽暇椤?/p>
?;さ谝?,提高大遗址保护管理水平
在大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方面,十年来共对18处大遗址开展了151项考古发掘。陆续出版《二里头》《隋唐洛阳城》《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报告》等22部大遗址相关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发掘研究整体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在大遗址?;す婊氤鎏ǖ胤叫苑ü娣矫?,目前已公布实施20余处大遗址保护规划,其中仰韶村、二里头、偃师商城、殷墟、郑韩故城、隋唐洛阳城等6处大遗址?;す婊淹瓿尚薇?,整体上保证了大遗址?;すぷ鞯墓娣痘涂蒲ЩM贫鎏恕堵逖羰泻何汗食潜;ぬ趵贰栋惭粢笮姹;す芾硖趵贰端瘟瓯;す芾戆旆ā返?0部大遗址?;さ牡胤叫苑ü婧凸娣缎晕募?,为大遗址?;ぬ峁┝顺て谛浴⒅贫刃缘姆煞ü姹U?。
在大遗址保护工程方面,近年来,共实施了190余项大遗址本体?;?、展示利用、环境整治类工程和30余项大遗址安全防范、技术防范、消防工程,有效?;ち舜笠胖繁咎灏踩贫讼喙嘏涮谆∩枋┙ㄉ?。
文化惠民,加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在遗址博物馆建设方面,陆续建成开放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殷墟博物馆新馆、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等17座遗址博物馆,另有北宋东京城遗址顺天门、平粮台古城、双槐树等3座遗址博物馆正在加快建设。
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面,截至目前,河南获国家文物局公布和立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18处。其中殷墟、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郑韩故城、郑州商城、二里头、仰韶村、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8处挂牌。庙底沟、偃师商城、清凉寺汝官窑、平粮台古城、三杨庄、贾湖、城阳城址、宋陵、虢国墓地、南阳黄山考古遗址公园等10处立项。
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扎实建设,不仅有效?;ち舜笠胖繁咎澹共肆己玫纳壑?、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郑州市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已达55处,保护了遗址本体安全,优化了周边环境风貌,增强了绿色效益。洛阳市在统筹推进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植入多种文旅新业态,在实现大遗址?;さ耐?,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发展,探索大遗址?;ば履J?/strong>
近年来,河南积极探索大遗址?;ば履J?。其中,郑州以?;の鳎识嚷袒?,积极推广大遗址?;さ摹吧R拧蹦J?。洛阳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出远离老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
“生态保遗”模式:郑州坚持政府主导,采用生态绿化模式,于2017年初全面实施“生态保遗”工程,促进遗址?;び呕⑸肪程嵘?、休闲空间拓展、城市形象凸显。截至目前,郑州市共建成开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55处,完成生态绿化面积5万余亩,在传承文脉、服务社会、优化环境、带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洛阳模式”:近年来,洛阳采取“避开老城建新城”“先考古、后建设”等措施,在保护遗址本体的同时,逐步走出一条“大遗址?;び氤鞘懈?、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和民生改善深度融合”之路,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
科技赋能,推进大遗址活化利用
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大遗址活化利用提供了一种全新路径。郑州市将大遗址与文旅线路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形成“考古探秘”“寻根拜祖”等主题体验。隋唐洛阳城遗址相继承接了央视中秋晚会、央视戏曲春晚等重大活动,坚持科技赋能,再现隋唐盛世,开展研学教育、现场演艺、沉浸式体验等各类活动,盘活遗产资源,提升了经济效益,已成为河南最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殷墟博物馆新馆,改变展柜式的单一观览方式,将考古现场搬进展厅,一件件正在清理的车马遗迹标本让游客真正实现了一眼千年,自开馆以来参观人数已达250万人次。三门峡仰韶文化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立体生动展现了仰韶文化时期古人的生活习俗和建筑风格,拉近了与现代社会的距离。
面临的困境
河南的大遗址,具有集中整体连片、时代连续、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形态多样、古今城市重叠等特点,且大多位于城市建成区内,?;つ讯冉洗螅式鹜度氪嬖诶?,活化利用、服务群众能力不足。
第一,大遗址?;び氤窍缃ㄉ璐嬖诿?。河南大遗址数量多、占地面积大、类型多样,如巩义宋陵面积达189.04平方公里,占该市总面积约20%,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大遗址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占洛阳市区总面积约30%?,且与城市建成区高度重合??瓜喙叵钅拷ㄉ栌玫匦枨蠼洗螅恋匦灾矢丛?,办理周期长,协调难度大,很多项目未能有效落地,大遗址?;び氤窍绶⒄菇ㄉ柚涞拿芙衔怀?。
第二,大遗址?;さ淖式鹧沽洗?。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建设等工作,涉及大量土地征用、村庄搬迁、居民安置,资金缺口较大,且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比如郑州商城遗址的环境整治、拆迁安置,隋唐洛阳城遗址范围内搬迁了洛阳玻璃厂等企业,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的环境整治、拆迁老旧建筑和部分村庄,经费投入巨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
第三,大遗址的活化利用能力不足。文旅融合深度不足,部分大遗址周边环境、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开放及利用效率较低,群众参观体验感不佳。相关大遗址活化利用研究力量分布不均衡,对大遗址内涵阐释,推介路径、方式有待拓展,吸引力不足,对蕴含的时代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改进思路
创新工作机制和制度。建立大遗址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和督察制度,推动大遗址系统性?;?。研究试行河南省大遗址集中分布地区文物补偿制度,因地制宜推广郑州“生态保遗”模式、大遗址?;ぁ奥逖裟J健钡扔判愦笠胖繁;ば履J?。
加强组织保障和法治建设。设立大遗址考古及?;だ米ㄏ钭式?,加强大遗址富集地区考古、?;ぁ⒀芯康然菇ㄉ?,培养相关人才队伍。深入贯彻新修订的文物?;しǎ涫蹈鞣皆鹑?,加强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营造?;ご笠胖返呐ê穹瘴А?/p>
推动文旅融合体系建设。加快大遗址基础设施配套、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ご小9菇ㄖ谢拿鞅晔短逑?,打造殷墟甲骨文国家文化地标。高质量建设郑州、洛阳大遗址?;だ闷?,加快建设开封宋都古城国家文物?;だ檬痉肚?,打造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沿黄世界级大遗址走廊。
(作者单位:郑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