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丰碑不朽。湖湘儿女,浩气长存。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た椿恪保ê闲校┲魈庑疃呓煜嫒韧?,感悟革命精神。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回望铁血征程,文家市不仅是秋收起义的会师地,更是中国革命战略转折的策源地。在文家市点燃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来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操坪,眼前碧草如茵。90多年前,毛泽东正是在这里用“小石头打烂大水缸”的比喻,扫除了起义部队多日来战事失利的阴霾。
纪念馆内,用来传递信件的钟表修理箱内藏玄机;“日月他往此方去,未知何日转回家”,红军战士思乡诗作让人动容;而在当时有限条件下制作的松树炮也曾成就一段传奇……它们,都在无声咏叙着当年的赤焰长歌。
近年来,纪念馆在全面修缮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预防性?;ぬ逑到ㄉ琛!拔颐窍群笸瓿闪税卜?、消防、防雷工程、白蚁危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故凳┝撕焐蚩庀钅?,用三维空间场景数字化技术对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进行场景重建?!奔湍罟菸奈锉;げ扛辈砍ば慌啡笠墙樯堋?/p>
文物库房配备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温湿度、光照度、污染物浓度等7项环境参数,数据每10分钟自动上传至中央监控平台。当环境指标超出预设阈值时,系统会立即触发多级报警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置。
在用好红色文物方面,这里开发了“毛泽东千里退板栗”等微党课,“文家市的抉择”等现场教学课,“毛泽东与秋收起义”等专题党课,“红土地上的新答卷”等情景党课,“乘风破浪正青春——毛泽东在浏阳”红色研学思政大课。近三年来,共计讲授课程200多堂,广泛宣扬革命先辈忠诚信仰。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我们的足迹来到“抗战前线的后方,抗战后方的前线”——芷江。这里,见证了中国正面战场最后胜利一站。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一抬头便是一纸降书落芷江的日子,鲜红而醒目,这也似乎在提醒着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铭记这个日子、勿忘那段历史。
馆内墙上的图像资料,将历史细节真实重现于眼前——
“数千中国军民涌向芷江机场目睹垂头丧气的侵华日军投降代表?!薄扒只站督荡斫窬浞蛞恍邢禄?,走向插有白旗的降车。”“侵华日军投降代表落座后十分紧张不安,桥岛芳雄不停擦汗?!薄扒只站督荡淼杰平尢跫督?,芷江城一片欢腾,到处彩旗飞扬”……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介绍,从零到上万件文物,离不开自建馆以来几十年如一日的海内外征集工作,这些抗战文物和史料为展览陈列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充分挖掘文物价值,他们还编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让历史“说话”。
展馆接待最多的是青少年群体,每年超百万的学生过来参观学习。馆方组建了专业导师团队,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爱国教育体验。
受降纪念馆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投身国际和平友好交流事业,参与了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我们要更好地讲好芷江受降历史事件和中国人民的抗战故事,让海内外更多人看到我们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蔽饨ê晁?。
遍布三湘四水的革命文物,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湖南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さノ?9处、省级文物?;さノ?97处,13个市州72个县区被列入革命文物?;だ闷窒孛ァ?/p>
如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修缮?;すこ碳罢故敬泄ぷ鞒中平簧厣矫蠖炯湍罟荨嫣洞笱Ч腋锩奈镄芯恐行挠行Х⒒印案锩」?高等院?!弊试从攀疲坏胤叫苑ü妗逗鲜『焐试幢;ず屠锰趵氛绞┬小幌盗型贫虾焐试幢;だ?、促进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在湖湘大地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