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文物学会、湖南省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委会与凤凰县政府承办的“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传统村落的?;だ糜胂绱逭裥恕毖跹刑只嵩诠依肺幕欠锘讼卣倏?,来自全国文博、建筑、规划、测绘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古村镇相关从业人员百余人与会。本次研讨会以学术汇报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围绕传统村落的科学?;?、永续传承、有效利用、文旅融合、数字化建设等议题,交流成果、分享经验、建言献策。
传统村落保护理念探讨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中国传统村落的?;だ?,从战略高度和实践层面阐释了中国传统村落?;だ玫睦砟詈妥龇?。他认为,传统村落不同于文保单位,传统村落建筑不同于古建,古建筑属于过去式,传统村落中的乡土建筑是现在式。传统村落建筑内部有人居住和生活,必须不断地修缮和更新,所以传统村落不是某个时代风格一致的建筑群,它呈现着动态的嬗变的历史进程;它不是凝固的,而是活态的;不仅要?;ご迓渲械慕ㄖ?,更要?;づ┐宓幕盍蜕?;传统村落的保护要满足村民现代生活的需要;传统村落?;げ慌懦夤静斡?,更要依靠村民的参与。因此,传统村落要实行活态?;?,要有发展的眼光,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统村落要?;ぃ龊美么?。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江文辉介绍了全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文化传承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方面的情况。目前,湖南省已建成乡村博物馆40多个,基本涵盖国保、省保单位,100多个传统村落调整了乡村产业发展结构,文旅部门也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但传统村落的?;だ萌悦媪僮乓恍┕残晕侍猓窈蠼中忧慷源炒迓涞娜鲜?,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在活化利用、创新能力建设上有所突破,将全省传统村落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扬认为,传统村落完全是活态的,是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社会构成最基层的单位,是农村社区;它面临着改善与发展,直接关系着村落居民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提升。传统村落既有物质属性,又包括非物质属性,蕴涵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繁衍、方言俚语、乡规民约、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传统村落?;だ煤拖绱逭裥说母臼恰氨4妗?。?;な潜4娴氖侄?,利用和振兴都无法离开村落这一物质实体和资源。当前,传统村落的?;と源嬖谖镏适堤灞4嬗肷罘⒄瓜嗝堋⒐冉ㄉ栌胝?、安全隐患防范、风貌协调、传统修缮工艺保留等问题,建议在法规、机制、技术等层面建立相应的指标予以解决。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认为,当代社会大量人口向城市流动,乡村亟需获得更多的关怀。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寻找推动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维持城乡之间紧密联系、保持城乡协同发展仍是当下的重要任务。积淀着乡村历史与文化、承载着村民记忆与情感的乡村遗产能够成为促使人心回归的新的推动力,它用厚重历史连接过去与未来,成为今人与祖辈沟通的桥梁,它借真实记忆将乡愁锁住,把视线引回,成为破除城乡壁垒的精神动力。
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村落?;だ?/h3>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古村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国珍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古村镇?;ご杏牖罨茫葱碌脑妇昂椭疃嗫赡?。新质生产力的“新”,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通过新质生产力,可以对古村镇进行高精度图像采集和三维扫描,建立古村镇的数字化资源档案,有助于古村镇的精准?;す芾砗痛行薷?。新质生产力促进了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为古村镇的?;ば薷春腿粘7阑ぬ峁┝诵碌目蒲вτ玫枷颉P轮噬躺?、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古村镇?;ご?,将实现个性化定制与服务化转型的新模式。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可扩大古村镇的社会影响力,为公众实时了解并深度参与古村镇保护传承提供可能。
广东启智文化遗产?;ぱ芯吭撼N窀痹撼ち趺餍墙樯芰耸只Τ窍缋肺幕挪;ご械募际趼肪丁Mü阍破ヅ浜吞崛?、自动化三维构建、SAR(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监测、HBIM模型构建、数字展示、动态监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建立文化遗产的多源监测与风险管理数据平台,进而形成文化遗产?;ご小拔寤钡母拍钅P停椿凇笆只钡氖稻叭晒?,融合GIS(地理信息系统)与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从时空“知识化”萃取,到“故事化”演绎,再到“视觉化”再现,最终达成“心域化”感触的文化遗产深层次传承目的。
传统村落?;だ檬导?/h3>
本次研讨会特别安排了传统村落实地调研,在凤凰县麻冲县竹山村,村民全身心参与乡村旅游,60岁的大叔载歌载舞表演进寨礼仪、八九十岁的阿婆娴熟操作织布机展示苗族编织技艺,还有村民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售卖乡村特产,不时向游客用苗语和汉语问候“你好”。

竹山村是湘西著名的“半坡部落”堡寨,有800多年的建寨历史,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近年来,凤凰县委县政府坚持“文旅+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实施市场化运作,利用苗寨村落、山水和文化资源,开发了集旅游观光、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特色民宿为一体的旅游产品。2022年,竹山村接待游客25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820元增长到2022年的19800元。
江西上饶市博物馆馆长江进民在会议研讨中,分享了婺源县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做法。婺源是古徽州文化发祥地之一,现有28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100余幢古建。近年来,婺源通过完善摸底挂牌、动态巡查、联审联批、乡土人才培育等?;せ?,对传统村落和古建筑进行有效管理;培育了民宿开发、整村搬迁、原貌展示、写生基地、乡村振兴、非遗研学、农耕体验等多元化的传统村落?;だ媚J剑患岢执迕裎?、政府主导、社会助力,让传统村落“烟火气”更旺,“文化味”更浓。
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在总结点评中说,本次会议由文博、建筑、测绘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氛围,也体现了传统村落?;だ玫氖右霸嚼丛娇砉悖M蠹夷木哿?,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