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小姐威客兼职论坛 ,成都楼凤网论坛网址,深圳布吉佳丽-春风阁,夜逍遥全国信息论坛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文物虫霉病害防治研究 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应用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唐欢

重庆,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势垂直变化明显,造就温湿多雨的潮湿环境,为昆虫和微生物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条件,馆藏文物遭受有害生物侵袭的风险长期存在?!爸厍旒仁俏矶加质腔鹇仁刮奈锖苋菀壮っ?、生虫,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了文物防虫防霉的方法探索,30多年的积累,为我们开展馆藏文物生物病害防治奠定了基础?!敝厍熘泄坎┪锕萃诵菅芯抗菰蓖醮禾岬轿奈锏某婷刮:Ω锌?。

自2019年获批为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抓住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さ谝?、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与“创新”发展理念相结合,促进馆藏文物虫霉病害防治研究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文物虫霉病害防治研究”项目获评“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多学科交叉 搭建人才聚集新高地

人才兴,百业兴,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馆藏文物虫霉病害频发与业内文物虫霉病害防治专业人员匮乏的矛盾长期存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精准锚定行业需求,勇于打破行业壁垒,实行多渠道引进、多元化培养人才队伍建设方案。近十年,对外有计划渐进引入学历多层次、专业多样化的科研人才;对内积极开展以老带新、进修培训、联合培养等,加速培养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和青年后备力量,组建了全国唯一的专业从事馆藏文物虫霉病害防治研究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打造了“既懂生物,又懂文物”的文理融合交叉复合型专业研究队伍。目前,团队在职专业研究人员涉及理工农医多个学科,共16人,其中博士3名,硕士8名?!拔叶晕奈锉;ず蜕镅Ф继乇鸶行巳?!实验室指导我做研究的刘家路老师是昆虫学方面的博士,没想到博物馆里还有做生物研究的人。”2023年,重庆育才中学的朱正洋同学通过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虫害科研平台开展“植物精油消杀馆藏文物常见害虫的研究”获得了第38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同年,他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学专业录取?!拔蚁胪üㄒ档难埃院笠材芪奈镏尾??!毖Э平徊娴镊攘?,正潜移默化地将文物保护的种子播撒到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心里,为未来的人才培养蓄力。

image.png

image.png

多维度研究 强化文物保护针对性

文物虫霉病害防治研究除文物?;せ⊙芯客?,还涵盖了馆藏文物生物劣化机制研究、数据库建设、熏蒸剂研发、馆藏文物熏蒸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涉及微观到宏观、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虽然维度众多,但核心始终是服务文物?;ば枨?。

以专业标本库的建设为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立了国内唯一的馆藏文物生物病害致病菌种库和虫种库,为馆藏文物生物病害快速识别和馆藏文物消杀效果评价提供了研究素材和精准靶标。依托科学技术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馆藏文物生物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的两库资源,涵盖真菌182种,害虫8种,病害图片8000余张,数据资源全部来源于虫蛀、霉变文物。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搭建了我国首个文物常见生物病害在线专家系统,通过图片和序列上传比对,实现对常见害虫和霉菌的快速在线识别,极大提升了缺乏生物背景知识的基层文物保管人员对文物虫霉病害风险的感知和管理能力。同时,两个标本库的资源也为博物馆藏品入库处理、染霉带虫文物消毒消杀处理等提供了有效指示物,为消杀效果提供可靠判断依据,为入库文物虫霉污染源的有效控制提供重要保障。

“文物霉变和文物虫蛀被肉眼发现时,往往已经十分严重,为后续的?;ば薷创醇罄眩晕颐且恢敝铝τ谘蟹⒛芄辉谖奈锷锊『哿炕蛭⒘科诰湍芏云浣懈兄褪侗鸬募际?,做到即时感知、见微知著,以控制虫霉病害的快速蔓延?!敝氐憧蒲谢爻N窀敝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び肟脊挪恐魅瘟趸山樯?。光纤光谱和ATP生物发光法两项检测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解决了文物霉变现场定性难与定量难的问题。重点科研基地联合重庆理工大学光纤传感与光电检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针对文物材质的特殊性,利用像头发丝一样细的光纤传感器,通过一束光,就可以实现对霉菌的种类识别。而应用于文物表面丝状真菌定量检测的ATP检测技术,可以在15秒时间内对文物表面霉菌进行数量检测,实现对文物霉变的快速定量。重点科研基地正在与奉贤博物馆开展油画藏品的?;ぱ芯肯钅浚突;ば薷慈嗽崩钛粼谑褂肁TP荧光仪进行文物检查时说道:“这个技术太实用了!文物的一些霉变在早期很难发现也容易误判,会耽误文物的治疗时间,现在使用ATP荧光仪进行定量检测之后,每次只要在文物表面轻轻涂刷一下,在现场就知道这件文物有没有发霉、是否安全,让我们对文物的日常养护方便许多。”

多区域应用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重点科研基地研究的科学问题来源于文物?;ひ幌叩墓ぷ餍枨螅匝芯砍晒惨欢ㄒ涞氐绞导使ぷ髦腥?。通过‘积极主动地推广试用—问题反馈—迭代升级’几个步骤,研究成果已服务了全国近50余家文博单位,获得了多家单位的成果应用证明?!敝厍熘泄坎┪锕莨莩?、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牟丰京说。

2021年,植物源熏蒸剂作为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最新成果,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大展“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上展示。2023年,由重点科研基地自主研发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微生物净化装置亮相“制器为先——文物?;ぜ际踝氨赣τ谜埂薄F渌晒?,如馆藏文物轻型柔性消毒舱、基于ATP生物发光法的文物霉变快速检测技术等,正通过科研基地的工作站辐射服务周边地区。目前,科研成果辐射地区涵盖湿热多雨、霉虫高发的南方地区以及寒冷干燥的西北地区,极大拓宽了研究成果的应用场景和适用区域。

推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修复室的大门,一股香气就会扑鼻而来,这正是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微生物净化装置中散发出来的植物精油的味道。研究所文物?;ぜ际醪扛敝魅慰迪菜担骸安糠痔厥饴癫鼗肪吵鐾恋闹镌诒;ば薷垂讨刑乇鹑菀追⑸贡?,使用了熏蒸装备和精油对修复室环境进行定期净化后,文物和修复人员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熏蒸剂的香气让我们很有安全感!”现在,作为科研基地新疆工作站的负责人,她已经可以非常熟练地使用ATP检测仪、消毒舱和昆虫陷阱等,前往哈密、五家渠等地独立开展生物病害的防治工作。

此外,文物常见生物病害在线专家系统已整合至全国馆藏文物预防性?;し缦辗揽毓芾矸衿教?,并且通过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第三方评测,以“服务工具”的形式在线提供生物病害识别、处理、案例分析等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有力提升文物病害的综合治理能力。

馆藏文物虫霉病害研究,链接了前沿生物基础研究与实际文物?;びτ茫臃赖街?,提供了馆藏文物生物病害控制新的系统解决方案。未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持续把握科学发展原则,完善科研队伍建设,强化成果辐射与服务能力,助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19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