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就文化的?;ご卸裕蘼凼俏镏饰幕挪?,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流传至今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创新?;ご惺址ǖ脑擞?。众所周知,唐代大雁塔能够饱经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旧巍然耸立在古都西安,就在于明代维修时创新性地在其外围加固了一层60厘米厚的砖??梢运?,文化遗产?;げ皇羌坛幸庖迳系募虻セ凳降闹馗从肽7?,而是不断发展变化和跃进提升的动态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ご形幕挪?,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蒲С霭嫔绯霭娴睦钣笨平淌诘摹吨泄幕挪;ば侣邸?,就在创新文化遗产?;ご猩献龀隽硕嘟嵌?、多层面的探索与努力。
作者通过自己多年来从理论上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理念、思路的不断思考和实践层面对?;ご新肪?、举措及成效的探索与追问,提出符合文化遗产特性和文化发展规律是文化遗产?;ご械那疤岷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文化遗产?;ご械亩椭С?,遵从传统的审美崇尚和价值取向是文化遗产?;ご械牧⒊『驮?,传承民族文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文化遗产?;ご械淖谥己湍勘?。据此,按照回首过往—直面问题—构建理念—确立原则—提出对策—明确目标—谋划发展—肩负使命的整体思路与研究理路,对中华文化遗产?;ご凶鞒鲋匦氯鲜队攵ㄎ唬硕恳恍隆⒈鹂娴那猩砀惺?。
在具体问题上,首先,作者打破传统的按朝代顺序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遵循文化遗产?;に枷敕⒄寡荼涞墓旒?,将中国文化遗产?;だ袒治氐狼崞鞯墓盼锉;ぃㄏ惹刂撂埔郧埃⒆⒅叵笳饕庖逵刖翊械奈奈锉;ぃㄌ浦?0世纪80年代中期)和恪守“原真性”原则的文化遗产?;ぃ?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三个历史阶段,对中国文化遗产?;さ睦纷鞒鋈碌纳笫佑肱?。在此基础上,作者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运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际成效和文化遗产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标准,对中国文化遗产?;ご写嬖诘闹饕侍饧俺梢蜃鞒鲇胙Ы缤耆煌难芯坑肴现?,提出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遗产本体环境精神受损、文化遗产?;び胛幕⒄寡现赝呀凇⑽幕挪壑得挥械玫匠浞终孟?、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未能落到实处,并从缺乏中国特色文化遗产?;ご欣砟?、注重保护传承轻视发展创新、忽视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轻视文化遗产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等方面剖析其原因所在。
其次,作者立足中国文化遗产特性和中国传统审美崇尚与价值取向,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属性,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文化遗产?;ご写嬖诘闹饕侍?,运用创新发展思维考量文化遗产?;ご?,研究提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理念——?;び氪形?,发展与创新为要;?;び敕⒄共⒅?,传承与创新并举。进而围绕这一?;ご欣砟睿颖;?、传承、发展、创新四个方面重构当代中国文化遗产?;ご性?,提出真实?;?、有效?;?、全面?;さ谋;ぴ?;传承遗产智慧、传承遗产精神、传承遗产力量的传承原则;促进遗产发展、促进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发展原则;创新遗产表现形式、创新遗产内容构成、创新遗产价值追求的创新原则。
第三,按照上述文化遗产?;ご欣砟?、原则,针对我国文化遗产界在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目的和任务的认知上存在的窄化或笼统化倾向,作者依托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创新性研究提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有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民创新能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鲜明目的,并从整体保护、内涵挖掘、精神传承、功能重构、价值实现、制度再造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实现这些目的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第四,该论著从?;ご卸ㄎ?、?;ご芯俅?、?;ご性妇叭龇矫娲葱滦匝芯柯壑ち诵率贝泄幕挪;ご新肪?,提出立足提升品位、突出内涵、强化特色的总体定位,通过彰显优势、加强弱项、补齐短板的实践举措,实现构建体系、增强实力、惠泽民生的目标愿景。并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战略需要,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正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方面阐释论证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职责担当。
除上而外,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新论》对文化遗产的属性、价值、内涵、精神等问题亦作出创新性研究与认知。关于文化遗产的属性,学界普遍认为具有不可再生性、整体性、民族性、地域性等。作者提出文化遗产具有三个最为鲜明、重要的属性,即文化性、聚合性、创新性。关于文化遗产价值。随着学界对文化遗产价值阐释的深化,陆续有学者从多个角度提出遗产价值的分类体系,例如纪念价值和现今价值说;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基本价值和衍生价值、核心价值与附加价值说;以文化价值为统领,由核心价值和外化衍生价值组成具有包容性的价值体系说等。作者认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可分为固有价值和创生价值两类。所谓固有价值是指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实体亦即尚未成为文化遗产之前自身固有的非依赖性价值,学界公认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即属此类。所谓创生价值是指文化实体在其原生意义消解而成为文化遗产之后,不同时代的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变化,满足个体生存发展需要,依托文化遗产的文化实体而衍生出来的新的价值,如建筑遗产的使用价值、文物古迹的旅游价值等。关于文化遗产内涵。文化遗产的内涵是有形或无形文化遗存内在本质属性的总和。作者创新性地将文化遗产的内涵界定为知识内涵、精神内涵和价值内涵。关于文化遗产精神。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精神与文化的高度凝聚,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基于生产、生活实践而产生的精神活动的产物,都强调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作者研究认为,文化遗产的精神分为普遍共有精神和个别独有精神两类。一方面,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事物的共性特征来考察,任何一种文化遗产的诞生,都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注、精进、乐业的职业操守创新创造的结果,从而都蕴含着共有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从事物所具有的个性本性来看,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每一种文化遗产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精神内涵。
总之,通观《中国文化遗产?;ば侣邸?,从学术思想到结构框架,从整体思路到研究理路,从研究视角到观点结论,每每闪烁着学术创新的思想火花,名曰“新论”,实至名归。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新论》
作者:李颖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