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当今文化遗产?;す娣痘⒖蒲Щ?、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西班牙的圣玛利亚拉雷阿尔基金会推出了一种“文化遗产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面向各类物质文化遗产,旨在监测其各种信息和保存状况,利用数字手段分析和预测文化遗产的再利用价值。目前,该系统已经被运用于测量和记录文化遗产的材质、尺寸、制作年代等关键参数,同时,该系统还特别关注对文化遗产所处空间的整体管控,包括文物安全、周围环境条件监测、参观者管理、文物?;ぷ试吹挠行Ю玫确矫?。
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其一是主管文化遗产本身的对象分析??椋媚?槎晕幕挪哪甏?、尺寸大小、所用材料的特性、保存程度等方面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保存环境之下,尽量减少损耗的出现,同时还可以预测文化遗产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可能发生的变化,制定出延长文化遗产“寿命”的?;ぴぐ浮F涠羌嗖馕幕挪谋4婵占浞治瞿??,该??橹饕攵钥掌懈髦殖煞直壤臀幕挪4孀刺惺凳奔嗫?,结合上一??槎砸挪旧淼牟饬渴?,观察出最适合的环境条件,并将对文化遗产影响最大的环境参数控制在预定范围内,确保周边环境和?;ど枋┑脑俗鞫荚谡c兄抵?,从而为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营造对其预防性?;ぷ钣欣目占?。其三是关于参观者的访客分析模块,该模块不仅对参观者身份信息进行登记,更注重不同季节参观者的体感舒适度以及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该系统还有五个子??橛糜谥葱杏行菁觳?、判定并报告危险信息、触发指令执行系统等特定任务。除此,系统中还有一个独立的警告链条,即系统会综合??榈闹匾?、参数的变化幅度、该文化遗产的价值等因素计算出发送警告的级别。其中,??榈闹匾潭仁艿郊际跞嗽敝鞴垡蛩氐挠跋毂冉洗?,因此其不确定性也较强;影响参数变化幅度的因素除了实际测量数据外,还包括加权系数和技术人员提前设置好的极值,使得此项因素既可以灵活地变化,又在可控且合理的范围内;文化遗产的价值通常由专业工作者提供或采用大众普遍认可的市场价值。系统中的算法基本遵循着“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生成建议或警告—向终端反馈信息—执行指令”这一序列进行运算,因此在使用这个算法前要对每个待监测的文化遗产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便减少无效数据的数量。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得出?;び畔燃?、每个执行器与文化遗产的依赖关系、监测参数的变化范围等参考标准,为警告链条的顺利运行提供可靠基础。当上述三个因素的数值相同或相近时,则会根据对人类生命危害程度的高低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所有可能危及生命的参数无疑会被给予最大的权重。此链条运算结束后,会将结果发送至执行器激活???,并将警告和建议告知相关管理人员。
系统算法的运行原理是根据从外部传感器返回到网络的监测数据,在数据库文件中检索每个文化遗产,并按照需求调动需要配合的???,生成技术人员定义的各种系数的列表,随后通过相同的执行器激活其他设备。所有算法都是逐个分析对象的顺序执行。算法的结构是由多个相互联系又可独立运行的智能模块组成的,其初始数据由技术人员输入,具有根据现实情况下的不同环境灵活调整参数的自适应能力,而不是只能遵循通用的规定。在使用过程中,系统还可以定期自动进行升级和维护。系统运用各个模块,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参数,判定文化遗产可能存在的病理特征、保存环境的安全性、温湿度和有害空气浓度对文化遗产的影响、照明设备、温湿度调控设备和密封展柜等博物馆文物?;に匦枭璞傅哪茉聪牡龋⒆龀鲎远从蛳蚧竦檬谌ǖ墓芾砣嗽狈⑺托畔?,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文化遗产监测系统”的开发与运用组建了一支来自多个学科的研究队伍,涵盖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不仅有来自文物领域强大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有来自计算机科学的互联网技术,系统的算法程序、结构设置、运行流程等方面依然处于不断地补充、丰富、更新、升级之中。其开发与实施不仅提高了文化遗产?;さ男?,减轻了人工干预的压力,有助于准确捕捉文化遗产?;すぷ髦械那痹谖侍猓匾氖俏幕挪;な乱底⑷肓诵碌幕盍?,是跨领域合作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科技创新背景下的一个成功尝试,符合数字化社会的时代要求,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永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