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比舜蟠?、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梅亦表示,这为做好新时代文物?;ず涂脊殴ぷ鳎该髁饲敖较颉⑻峁┝烁咀裱?。

近年来,全国各级文物机构队伍建设迅速加强,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事业单位调整优化,考古机构人员力量大大增强,全国文物工作队伍总体呈现增量提质的良好态势。
作为文物大国,我国文物数量大、种类多。梅亦认为,当前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文博队伍特别是考古、文物?;と瞬沤ㄉ栌肱嘌岢隽烁咭蟆?/p>
目前,我国登记备案的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每年开展的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在1400余项左右。这意味着文物?;ず突罨萌挝穹敝?,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量越来越大。然而,全国文博系统从业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还存在着不小的缺口。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部署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各省份也按照中央编办要求,快速推进省级文物?;ず涂脊呕贡嘀票U瞎ぷ?。
不过,一些考古机构仍存在招不到人、文物修复人才断层、文物?;ぜ际跞嗽必逊Φ任侍狻C芬嗳衔?,主要原因包括供需矛盾和冷热不均。目前我国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少数专业院校和机构,人才来源相对单一,培养出的修复人才无法满足文物?;ば枨蟆9ぷ鞯亟煌ū憷?、收入水平高的单位往往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更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地处偏远的文博单位则吸引力不足。
为加强文化遗产?;ご?,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梅亦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规划和协调管理,加快解决考古文博人才支撑问题。
梅亦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文博考古相关学科发展规划,统筹全国相关高等院校布局、学科设置、专业课程等。推动各省安排部分高等院校建立考古、文物?;ぱ芯糠较蚝妥ㄖ敖淌Χ游?,形成专、本、硕、博人才培养梯队。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在原有基础上扩招文博考古专业学生。支持各省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文物修复与?;?、文物考古技术、文物展示利用技术等职业教育专业。
“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持续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养,完善在职在岗文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培养单位、培养项目纳入专项计划,在招生名额、研究经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泵芬嗵岢觥?/p>
?;ご兄谢幕挪敲恳桓鲅谆谱铀锏睦吩鹑?、时代责任?!暗比?,对于青年考古、文保人才来说,也需要有干事创业的情怀和使命。”梅亦说,加大传播力度,广泛宣传文博领域先进工作者,以典型事迹和崇高情操感染青年一代,让文物考古事业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