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社会公益基金、全额出资、与政府合作等方式,参与低级别文物保护修缮、文物传承发展等?;だ萌獭!苯衲炅交?,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的建议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低级别文物?;だ眯禄?。

去年,杭侃就提出了关于修订文物保护法中文物活化利用部分的建议,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他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文物的合理活化利用,并希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文物保护利用的共识。
现阶段我国施行文物分级管理体制,国家级和省级文物?;さノ煌ǔ1怀莆案呒侗鹞奈铩?,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通常被称为“低级别文物”,而低级别文物数量占了文物总量的很大比例。
以文物大省山西为例,杭侃介绍,当地已核定公布全国重点文物?;さノ?31处,省级文物?;さノ?79处,市、县级文物?;さノ?1731处,尚有76%的不可移动文物未定级,全省低级别文物总量占比达到97%。
“长期以来,由于责任主体不同、资金政策不同、实有数量不同等因素影响,与‘高级别文物’相比,‘低级别文物’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适用性政策不够多?!焙假┧?。
因此,他建议在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指定低级别文物抢救性?;ず统浞中岳梦咛逯С鲇猛局?,并明确一定的支出比例,把低级别文物中央转移支付和政府一般债券的“蛋糕”做大。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公益事业捐赠配套制度,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募捐,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だ酶窬帧?/p>


